在前不久济南举办的山东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展览会上,各主流品牌展位之间的低速电动车,包括新能、奥特姆、巨力、大金马等品牌,在市场上占据着一席之地;它们被政策标准排除在新能源汽车范围之外,却在三四线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广受欢迎。其政策与市场之间看上去相互矛盾的一幕,恰恰折射出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起步现状。相应的带领电动汽车前桥、后桥市场的日益扩大。
面对这块不断成长、潜力巨大的市场,也有越来越多的车桥生产厂家扎堆进入。数据显示,去年仅在山东,新加入低速电动车协会的就有20家企业。据《山东省小型电动车产业发展报告(2015)》显示,2010 年至2014 年,山东小型电动车5 年增长了9 倍。这个比例远远高于传统燃油汽车,并且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。而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全国低速电动车市场有望达到60 万辆的规模。尽管低速电动车发展势头迅猛,但国家标准却迟迟未出,管理无法可依,车辆无法挂牌,一张“准生证”的缺位,导致低速电动车长期处在夹缝中求生存。今年3 月,《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规定(征求意见稿)》又明确了电动汽车产品准入的多项指标,其中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的项目投资总额不低于20 亿元、车辆最高时速大于100 公里等指标,意味着多数低速电动车并不达标。低速电动车之所以会在短时间内获得井喷式的发展,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场需求大。然而,政府管理缺位,任其自由发展,也导致了电动车车桥制造水平参差不齐,车桥产品过于低端的现状,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。
与此同时,很多车桥生产厂家没有形成较完备的渠道体系,有的只管销售不管售后,车出了问题后期维修根本没人管。中国需要的是多层次的电动车产品,这其中不仅包括可获得政府补贴的纯电动汽车,更应包括低速电动车。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需要发展多层次的电动车,即使我们的电动汽车研发水平达到世界第一,为了可持续的发展,我们仍然需要使用小型低速的电动汽车。缺点不可避免,但发展要看大方向。